敬老——咱能不能来点真的?

[复制链接]
菲,不乖 | 2010-11-25 16: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认真仔细的去研究那些老人健谈,那些老人不健谈。 那些老人有疾病 那些老人没疾病。另外要掌握老人生活上的一些注意事项   然后 经常去的人  可以5人一组或者4人一组    轮流针对一位老人。这样就不会出现这个星期老人陪了下个星期又是另外一个位陪老人的场面了。这样下去。这段时间内要这组同学每人参加4次以上活动 按每星期一次算 那也有16个星期以上 。如果这组同学以后都不参加活动了 那老人这半年差不多 服务她的同学也没怎么换过人。如有同学退出应该及时跟组织打报告 组织上另外加人进去。至于为了不让老人感觉你们没有鲜花样。我个人意见是 除没有特大活动外 平时你们自行备课思考 去了见到老人都干些什么。以取得老人心灵上对你的依赖。要是2个人以上同时去了。不要紧张。可以2个人3个一起陪 老人。一人聊天 一人按摩 一人帮老人整理衣物 做到 敌 不动 我动的方针。要把老人当成是自己的敌人   要以最快的速度去了解老人的各种爱好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九胜是有道理的。具体你们3个人做些什么看你们自己合理安排 不要出现最近社会上抢夺老人的事件发生 绝对不能出现“躲猫猫”“草泥马”!要 互相河蟹 互相萝卜 互相碰嘴!   

好主意。
淡淡然 | 2010-11-25 16: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这么多次的活动
不难看出
有些老人已经在接受着我们
看到我们  如同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
但也有一些老人
依旧很淡定的围观
过着自己的生活
我们不是去一次两次然后消失不在
而是要走长期路线
由陌生到熟悉
由路人到朋友
在那里
我们需要想老人所想

良人 | 2010-11-26 22: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芳 的帖子

厄……难道敬老现在不是这样做的么……还是说要细化工作?
4:这个,其实很早之前别的活动就提过了,问题是参与人员的填写和之后的整理,是不是要有一个人专门整理参与人员资料。
其实基本上这些东西之前都提过。说穿了无非是有没有人做,能不能坚持。这样的周期性强的服务性工作其实很消耗人的精力。
牛芳 | 2010-11-26 23: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良人 的帖子

从我参加敬老活动,一直都是这样重复着,签到,分工到结束,我觉得我就是在跑趟。。实际真正需要我做的或许我根本就没有做到,陪老人聊天——或许你过了嘴隐,但是老人们呢,有没有把你的话吸收进去,有没有愿意打开心扉的和我们畅谈,我们做这个活动的意义是什么?重心是什么?真的需要大家都毫无保留的把意见和建议都说出来,总结之后做一个完整的规划,不要每次都重复着做下去,这样就失去意义了,既然做了就想法做好,要么就不做!个人这样认为。
良人 | 2010-11-27 01: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芳 的帖子

说句不太消极的话,这样的活动也不太可能做出什么实际来。两个礼拜见一次,就算接触一天,你也才和对方混熟,什么都谈不到。再者说,所谓老人们敞开心扉和我们谈,这么说吧,就算1234条都做到了,其实和现在也没什么区别。模式决定了活动形式(而这个模式也不可能有根本上的改变,我不细说大家也都明白)都会陷入死循环的状态。因为这样的活动本身就有局限性,也不可能和老人又什么太深的接触,接触深了,也没什么用。
你可以去问问参加过七色花活动半年以上的,都会有你现在说的第一句话里的感觉。两个活动形式上很类似。马上要做的福利院估计也会变成这样的一个状态。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有力儿用不上。
我真的不是在打击泼冷水……
说句狠点的话,这种活动迟早会消磨掉所有人的热情。
我真不想说的这么不好听,但事实就是这么个情况ORZ……
菲,不乖 | 2010-11-27 11: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怎么可以把活动做到实处,而不是走一走形式。怎么很好的利用这些固定的人员去和老人交流,和老人接成一对一的对了,我希望能做到老人们不记得阳光义工,而把某个人当成自已的女儿和儿子来爱。形而上学的东西丢掉也罢。
weilin | 2010-11-27 14: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芳 的帖子

没什么好的主意,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现在,想他们之所想吧,因为他们没有真的接受我们,没有接受我们是他们的亲人,只是他们会觉得我们只是对他们“好”而已,仅此而已,我们能所的是多陪伴吧,做不了最亲的人,就做最近的人吧
牛芳 | 2010-11-27 15: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eilin 的帖子

.............
良人 | 2010-11-27 15: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菲,不乖 的帖子

其实这种活动,因为形式无法更改的固定性。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比走形式稍强,却还是不会有什么实际帮助的活动。就是一个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尴尬处境。
至于一对一,两周一次的见面,哪怕是一对一,也不会有多么深的交流。而且过深的交流,除了排解老人的寂寞,会不会有更多的帮助?
大家回头看看自己提到建议,也无非是一些相对空泛的内容和字眼,这样的活动真的没有更大扩展的余地了,反正,我是没看到,也许会有目光如炬的高人可以找出新思路吧。
封雪之界 | 2010-12-18 12: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封雪之界 于 2010-12-18 12:32 编辑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一个活动能否开展得很好,主要得看负责人能把他做多好,负责人能否做好,首先要的是执着的责任心,能否做的很好,则就需要更好的掌控和引导活动的能力;良人在某文里说的很简单“义工这事,谁乐意了谁做,不带。。。。的”,我也这么认为,阳光很好,最起码她传播了“义工”这种善,在咱的青春里多一次爱的引导或者一次记忆,都是对善的感悟,能不能感悟就不说了,人性格就是不喜欢这咱也不用强求;来参加的人员咱都要欢迎,但是人做得好不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主要就还是需要负责人的引导了;所以我觉着一个宽进严出的标准更加适合于这个团队,对于每一个正式的义工,应该更多的约束也需要更多的自律,而不是觉得“哎呀,我转正了”,转正不是撒好事,是“坏事”,是需要你付出更多,自律更多,责任更多,咱们能付出多少,能坚持多久,想一想,再回答。。。。。。
            敬老院活动,如同前面菲菲,牛芳,魏林。。。所感受的,也是院方所希望的,是让我们做到能让老人有亲人的感觉,感觉是很难掌控的东西,需要我们付出真心去追寻,活动做了这多次,个人感觉突破虽有却不大,针对于这个目标点,我的想法首先还是在沟通的同时完善所有的老人的资料(先前做了一些,不知道这两月如何了),资料完善了,我们能有较多的一些人掌握老人们更详细的东西,那么就应该可以更亲一些的去和老人沟通交流。
           良人的冷水泼的蛮好,我们确实处于某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中,但是我更赞成淡淡的说法,想老人所想,坚持做下去

           我们可以做好的。方法和管理的完善也就是让我们更快的做得更好,有了执着的坚持,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咱笨点,就慢慢来吧,由生而近,由近而友,由友而亲,加油就好;
           说点实际的,希望活动的结束时间延长到11点40先,中午饭都赶不上的,咱就多陪老人会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阳光

本版积分规则